首頁 歡迎來到比地招標網總站:
搜索詞不能為空

探討“三控”在政府采購風險防控中的綜合應用(上)

來源: 中國政府采購網
發(fā)布時間: 2024-09-22
閱讀量: 1111
分享: 比地招標網

  ■ 趙敬華 伏光磊

  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我國政府采購規(guī)模不斷擴大,其風險也日益凸顯。如何有效地防范政府采購風險,確保公共資金安全和高效使用,已成為當前我國公共管理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試圖分析當前政府采購面臨的主要風險類型,評估現(xiàn)有風險防控措施的效果,探討人控、技控、制度控在政府采購風險防控中的綜合應用,以期為政府采購風險防控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當前政府采購面臨的主要風險類型
  當前,政府采購面臨的主要風險類型包括但不限于供應商選擇風險、合同履行風險、價格風險、質量風險、時間風險、廉政風險等。這些風險不僅可能導致公共資金的損失,而且還可能影響政府采購的公平性和透明度,損害政府的公信力。
  供應商選擇風險直接關系到采購項目的質量、成本效益以及后續(xù)的合同履行。一是對供應商資質審查不嚴,未能確保供應商具備履行合同所需的能力,存在供貨質量不高、以次充好、供貨慢等情況。二是缺乏對供應商信用記錄的有效評估,未能預見供應商可能存在的違約風險,導致合同履行受阻,采購效率下降,增加了額外的時間和成本。三是對供應商的技術能力評估不足,未能確保其具備完成項目所需的技術能力,致使項目失敗,有的甚至影響到其他相關項目的推進。四是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未能及時發(fā)現(xiàn)和制止商業(yè)賄賂行為,影響了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合同履行風險是指,在政府采購合同簽訂后,由于各種原因導致合同無法按照約定的條件順利履行,從而給采購單位造成損失的風險。這些風險可能來自以下因素:一是供應商經營狀況變化。供應商在合同履行過程中可能因資金鏈斷裂、經營不善而無法正常履行合同,導致供貨延遲或供貨質量不符合約定。二是市場環(huán)境變化。市場價格波動、原材料短缺等市場環(huán)境變化,可能影響供應商的生產成本和供應能力,從而影響合同的履行。三是自然災害。地震、洪水、疫情等自然災害,可能導致供應商生產設施受損,無法按時交付貨物。四是政策調整。如稅收政策、環(huán)保法規(guī)等調整,可能對供應商的運營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合同的履行。五是合同條款設計不當。如果合同條款設計得不夠嚴謹,則可能存在漏洞,導致雙方在履行過程中產生爭議,影響合同的順利執(zhí)行。
  價格風險主要涉及采購成本超出預算、市場價格波動導致采購成本不確定以及供應商報價不合理等問題。價格風險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市場供需變化,即影響價格的關鍵因素。當市場需求大于供應時,價格往往上漲;反之,則可能下跌。二是原材料價格波動。原材料價格的不穩(wěn)定會直接影響供應商的報價和生產成本,從而影響采購成本。三是供應商報價策略。供應商可能出于競爭策略或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故意報出低于成本或高于市場價格的報價。這種不合理的報價策略會給采購人帶來價格風險。
  質量風險是指,采購單位在采購過程中可能遇到商品質量或服務水平不符合要求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導致政府支付不必要的額外成本,甚至可能威脅到公共安全。質量風險的來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對供應商資質審查不嚴。如果沒有嚴格審查供應商的資質和生產能力,則可能會選擇到不具備提供高質量產品或服務能力的供應商。二是合同條款設計不當。在合同條款中對質量標準的描述不夠清晰或可執(zhí)行性差,可能導致供應商在履行過程中對質量標準的理解和執(zhí)行存在偏差。三是監(jiān)督和驗收機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和驗收機制,可能使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降低質量標準。四是市場競爭壓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供應商可能為了降低成本、提高競爭力,而犧牲產品或服務的質量。
  時間風險是指,由于各種因素導致項目延期的風險。這種風險可能會導致公共服務的中斷、增加政府的運營成本,甚至可能影響到政府的信譽和公眾滿意度。一是供應商交貨延遲。供應商可能因自身生產、物流等問題導致交貨時間延長,無法按合同約定的時間交付貨物或服務。二是審批流程復雜。政府采購流程可能涉及多個部門的審批,如果審批流程繁瑣或協(xié)調不暢,可能導致整個采購過程的時間延長。三是技術難題。在采購高科技產品或服務時,可能會遇到技術難題,導致項目延期。
  廉政風險是指,因制度不健全、監(jiān)管不到位而發(fā)生腐敗、權力尋租等不正當行為的風險。一是權力濫用。如操縱招標、指定供應商等,嚴重損害了政府采購的公正性和公平性。二是貪污腐敗。政府采購資金量巨大,一些不法分子可能會利用職務之便,收受賄賂,為特定供應商謀取利益,導致公共資金流失。三是信息不透明。部分采購單位政府采購信息公開不足,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機制,使得市場參與者難以獲取公平的信息,增加了腐敗和不正當交易的風險。四是內部控制制度缺失。部分采購單位缺乏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對采購過程的監(jiān)管和制約不足,容易出現(xiàn)漏洞,被不法分子利用。五是利益沖突。采購工作人員可能存在個人利益與公共利益沖突的情況,如與供應商有利害關系,導致在采購過程中做出不公正的決定。
  現(xiàn)有風險防控措施的效果評估
  筆者對現(xiàn)有風險防控措施的效果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雖然相關部門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防范采購風險,但仍存在一些問題。
  ——風險識別能力。筆者對歷史數(shù)據(jù)分析發(fā)現(xiàn),在新興領域和復雜項目中,部分風險未能被及時發(fā)現(xiàn)。例如,在2023年宜賓市某技術設備項目采購中,兩家公司惡意串通,前者用后者的營業(yè)執(zhí)照進行響應,由后者的法定代表人在前者的委托授權書中簽字,通過了資格審查。事發(fā)后,兩家公司均被處以相應數(shù)額罰款、列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在一年內禁止參加政府采購活動的行政處罰。
  ——風險應對能力。在應對已識別的風險方面,采購單位表現(xiàn)出了較強的能力,但在應對突發(fā)風險和復雜風險時,還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2018年青島某公司負責人韓某在投標時,與其他投標人魏某、張某、方某串通。由韓某和方某向魏某支付50萬元后,魏某采取第二輪報價提高100多萬元的方式,幫助韓某所在公司中標,中標金額為735萬元。該項目由韓某和方某共同施工,后由青島市公安局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分局偵查終結。
  目前,針對串通排擠競爭對手騙取中標,損害采購人或者國家利益、謀取私利等行為,常用的審計方法有以下七種。
  一是資金追蹤法。通過檢查中標人的銀行賬和現(xiàn)金日記賬,對照銀行對賬單,關注是否存在將同一整數(shù)金額分別轉入兩個或兩個以上其他同類性質的企業(yè)賬戶,之后又從轉入企業(yè)轉回的情況。如果投標人在圍標時以現(xiàn)金的形式繳納投標保證金,則要檢查現(xiàn)金存取是否存在規(guī)律性的異常。對竣工或在建的投資項目,還要關注中標人與其他投標人之間是否存在資金往來、合同關系。
  二是人員追蹤法。對于投標文件是否由同一人編制,需取得不同投標人的投標文件電子版,檢查投標文件的作者、公司和創(chuàng)建時間。同時,通過比對身份證號,檢查各投標單位的投標負責人、項目主要管理人員是否存在交叉重疊??⒐せ蛟诮ǖ耐顿Y項目,還要關注中標人實際參與工程建設的主要管理人員是否與其他投標人之間存在交叉重疊。
  三是投標文件有無雷同追蹤法。因多數(shù)陪標企業(yè)的投標文件由圍標串標發(fā)起人代為制作,故可關注這些投標文件是否由同一投標文件改寫改編,檢查技術標的相似度,核查施工技術措施、施工進度計劃等內容是否存在順序不同但內容一致的現(xiàn)象。此外,還要檢查投標文件是否存在明顯的瑕疵,如相同的錯別字、共同的錯誤特征描述等。
  四是投標單位異常報價追蹤法。檢查投標人的投標文件,關注其報價水平、報價組成等是否基本接近。報價過高或者過低,說明其目的不是中標,而是通過人為提高價格或者降低評標參考價,為特定投標人中標創(chuàng)造條件。此時,應重點關注異常報價單位的價格組成理由、編制過程是否存在明顯錯漏等。
  五是招標文件異常限制追蹤法。查看評分標準的設置,如是否存在采購人為排斥潛在投標人或提高特定投標人中標概率,以特定行業(yè)業(yè)績或獎項作為加分項等。
  六是評標異常追蹤法。檢查評標匯總資料中的評委打分,是否存在不公正的現(xiàn)象。在評標過程中,關注評分是否客觀、評分是否帶有傾向性,以及在專家都認可實施方案的情況下,采購人代表仍給特定投標人打高分等。
  七是選定中標人追蹤法。檢查評標匯總資料中的評標結果公示,如是否與中標通知書一致、是否與合同簽訂單位一致。同時,結合工程款的資金流向,如查看中標單位的財務資料、審查該單位有無購買材料支出,以確定是否存在轉包或違規(guī)發(fā)包工程的情況。
  ——風險監(jiān)察。政府采購風險監(jiān)察是一個多方面、多層次的體系,旨在通過事前預防、事中監(jiān)控和事后處置,有效降低采購風險,保護國家利益。2024年6月,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站公布了由山東省紀委監(jiān)委公開通報的3起工程建設招標投標領域腐敗案件,就是利用招標投標進行權力尋租、利益輸送的典型。
  ——風險防控成本。風險防控措施的實施會增加一定的成本,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成本的投入有助于減少潛在風險,提高采購效率。例如,2021年徐州市財政局聚焦采購文件編制環(huán)節(jié),印發(fā)政府采購負面清單,從資格條件、評審辦法等方面羅列政府采購活動中禁止的行為事項,方便政府采購各方當事人對照使用。
 ?。ㄗ髡邌挝唬盒熘菔姓少弲f(xié)會)
標簽:
【免責聲明】比地招標網發(fā)布此文目的在于分享和傳播,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請讀者僅作參考,并請自行承擔全部責任。